华中区国家认证
高端IT职业培训学校
027-86639004
2022年11月23日
遇事不决先“转码”——近几年,这好像成了非程序员考虑转行方向的优先选择。
转码,指放弃原职业或专业,转行成为程序员。通过“转码”这一跳板,有人在互联网行业谋得一份薪水更高的工作,还有人借此申请出国读书工作、丰富人生经历。但成功光环之下,是否也存在“幸存者偏差”?转码“上岸”之后,明天会更好吗?
今天是1024程序员节,我们收集、整理了社交平台上“转码”相关的贴文。幸存者偏差之下,“转码”成功者确实存在,但对学习能力、心态和毅力要求都比较高,而且之后的工作、学习压力依旧存在,未来也不一定一帆风顺——对于其中不少人来说,“转码”成功意味着新的问题同时来临。
为什么要“转码”?
为什么选择成为程序员?较好的薪资前景和较大的岗位需求可能是主要原因。
根据全球最大开源软件平台GitHub发布的2021年度报告,2021年全球共计有超7300万程序员,新增超过1600万人。智联招聘发布的《2021年互联网产业求职指南》则显示,国内互联网行业中的技术岗职位数量占比达18.1%,需求量排名第二。
从薪资上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2021年平均工资最高的行业,平均年薪达到114618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82倍;其年薪的增长速度也达到13.2%,在所有行业中位列第三。放眼海外,程序员的薪资也颇具竞争力:据招聘平台Code Submit统计,2022年程序员薪资最高的国家是美国,平均年薪约74.42万元人民币。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尽管高薪和高需求同时也抬高了“转码”门槛,但甚嚣尘上的“转码”论和在各社交平台上现身说法的成功者们仍不断吸引人们进入这一行业。
南都记者此前调查发现,“转码”讨论热潮的兴起与留学或培训机构的营销宣传不无关系。在搜索引擎或者社交平台搜索“文科转码”,除经验帖外,还有留学中介或编程培训机构的推广——“零基础转码”“如何利用5个月快速上岸”“欧陆有哪些无编程基础也能申的转码项目?”“纯文科背景转码之路”……
零基础、短时间等关键信息无一不精准抓住了用户的内心需求,算法推荐的清一色成功案例也将“转码”和“‘上岸’概率大”联系在了一起。
豆瓣“转码失败者联盟”小组成立不到三个月,现在已经有4000多名组员。小组一篇贴文“讨论 | 大家为什么觉得当初自己也能转码呢?”中,有组员坦言“看了很多成功案例 都是名校文科生 BG(背景)也和我差不多 都很顺利上岸了”“当时被学长骗了,以为学几门基础课,刷个100题就算转码了”。
也有组员认为是被铺天盖地的“转码”营销和成功案例“洗脑”了。
“我觉得是幸存者偏差,就像看了移民中介的广告,就觉得自己一定能移民成功。我觉得在都是只有成功者的DP(动态规划)情况下,都得亲身体会,才能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觉得自己学习能力很强,但其实没有人在所有方面学习能力都强。加上很多博主不断灌输,只要你付出努力就能学会就能成功。可能部分为真,但就是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的,没有一定的毅力其实很难坚持下去。”
“转码”成功需要哪些前提?
在社交平台上搜索“零经验转码”,能够看到诸多成功经验分享和教程。
在这些成功者的帖子中,“转码”“上岸”是一件天道酬勤的事,只要付出就能成功——“付出”主要通过各种方式的学习、刷题、刷实习。
图片来源:小红书以“转码成功”为关键词搜索,相关帖子截图
转码的学习时长从数月到数年不等。在这个过程中,有人通过Bootcamp(密集式编程课程)、线上编程课程的方式打基础,也有人选择通过各种网上各类现成的视频教程有系统地自学,或是直接申请就读相关专业的研究生。
只有学习还不够,成功的转码需要结合着刷题进行。而在刷题这件事上,大部分帖子里会提到一个叫做Leetcode的IT技术交流和算法练习网站。刷题数量因人而异,有人自称在结合Java、Html、CSS等语言学习和项目制作后,只刷了60题即斩获亚马逊实习的offer。也有人经历了近千题的洗礼,方才成功找到工作“上岸”。
数据来源:小红书以“转码上岸”为关键词搜索整理
由于程序员是一个非常注重工程经验的职业,“转码”人需要拥有一定量的项目经验。这些经验可以通过Github或其他开源网站中的实战项目积累,或是进入大厂实习、直接参与落地项目。南都记者查看多个“转码”成功帖发现,一份优秀的履历往往需要积累3-5个实战项目。
经历了以上几个步骤之后,一部分转码者即能够找到大厂的实习、工作,或是收到相关高校的offer。由于“转码”人相比计算机专业出身的学生起步时间更晚,同辈压力、竞争压力也更大,因此在转码的过程中,坚持学习与保持良好的心态被反复提及。
有用户发帖称,自己30岁开始考虑转码,需要面对的年龄焦虑、学习焦虑、同辈压力都非比寻常,而在转码刚开始的半年内,心理压力大到他难以承受,“快被消耗殆尽,可能剩不了几口气。”也因此,他总结了转码的几点心理实践“直面焦虑源,少回看过去、向前看......不必逼自己速成,扎扎实实慢慢学。”
也有文科转码的用户经历了焦虑的学习阶段后,劝告后来者,“不用过于焦虑,学习代码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把她当成一个全新的任务,一步一步攻克它就好。”
图片来源:小红书以“转码成功”为关键词搜索,相关帖子截图
“转码”人都是谁?
然而,“转码”人的群体中,并不全是成功者。
截至10月24日,豆瓣小组“转码失败者联盟”共有248篇帖文。南都记者从中提取出了50条包含转码前后经历和经验的分享型贴文,并进行了分析和整理。
在这50条帖文中,提及到自己“转码”前专业的共有37条,其中,除了14名发帖人自称从计算机及相关专业毕业外,有高达11人称自己毕业于文科专业。此外,有7名发帖人是理科相关专业,两名是工科专业,还有3名自称从“天坑专业”毕业。
数据来源:豆瓣“转码者失败者联盟”小组经验分享型帖文整理
从发帖人毕业的院校来看,除去22条院校信息不明和1条称自己并未上过大学的帖文,有12名发帖人称自己毕业于国内名校(包括985、211、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强校等等),11名发帖人自称毕业于海外院校,5名发帖人称自己毕业于双非一流、专科或二本学校。从这一数据来看,较好高校的毕业生可能表现出更强的转码倾向。
数据来源:豆瓣“转码者失败者联盟”小组经验分享型帖文整理
至于转码的时间点,剔除50篇帖文中本就毕业于计算机相关专业以及未提及具体转码时间的发帖人,在剩余的20篇帖文中,最早的组员于20年前“转码”,还有10人自称在研究生期间选择转码,其余9人的“转码”时间集中在2015-2022年期间。
“转码”人都是谁?
转码“上岸”之后,大家过得更好了吗?
豆瓣小组“转码失败组联盟”的50篇帖文中,除去就业情况不明和尚未从学校毕业、或正在实习的7篇帖文,有17人现在已经不再从事程序员这一行业。剩余的26人中,明确对现状较为满意的仅有3人,还有8人对目前的工作情况表现出了明显的不满意,其余15人对现状有褒有贬。
不少“转码”成功的组员提到,当了码农以后意识到公司编程和在学校编程完全不同,不得不持续学习弥补知识空缺,而学习并非单纯的任务驱动,需要一定天赋和热情。
除此之外,程序员“35岁即退休”“入行即秃头”相较于真实情况存在着一定的夸大,但也描述了这一行业中真切存在的竞争压力。不少组员表示担心自己“半路出家”基础知识不扎实,又只是因为投资回报比更高才“转码”,实际上并不热爱这一行业,因此面临着巨大的身心压力。
也正因如此,“转码失败者联盟”里不少组员都劝告新来者,不必急于做出转码的决定。有组员写到:“其实很多时候不一定执着于‘入坑’和‘劝退’,有时候如果‘转码’给你提供某种安全感,那当时就是有意义的。如果一时发现选错了,也不用担心人生从此万劫不复......”
“在有可能的情况下,离自己的本心近一些,做一些让自己觉得有意义的决定,积极结合自己的比较优势,更深刻地了解自己,多寻找一些机会,也多为自己创造一些机会,无论转不转码,人生还是有转圜的机会。”他总结道。